宝宝学步期的必备知识

2023年05月01日 15:25:24 48阅读 0评论

小编寄语

哈喽!大家好,我是老李,从初学爬行到学会站立再到蹒跚走路,宝宝一点一滴的成长进步都让初为父母的我们感到欣喜,与之同时,“成长的烦恼”也纷至沓来:“为什么宝宝一直踮着脚走路啊?宝宝走路外八字,长大会不会腿型不好看呢?我家宝宝好像是扁平足,应该怎么矫正?”……老妈子整理出一些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希望可以解除家长们的疑虑。(*^▽^*)

工具/软件

学步鞋

方法/步骤

第1步

q1、踮脚走路

“我女儿刚会走路,但我们觉得她像在跳芭蕾,脚总是放不平。”

很多宝宝都踮着脚尖,但这是暂时的。多数踮脚走路的宝宝到了第二年就能学会以脚跟先着地的方式走路了。

如果宝宝学会走路后几个月一直踮脚走路,或者站立时脚不是平放在地板上,那么就需要看看医生了。

宝宝学步期的必备知识

第2步

q2、膝内翻(o型腿)

“我们的女儿可以到处走了,但我看她像o型腿。”

宝宝刚刚学会走路时,膝盖处还会有很大的缝隙,不过每个宝宝的缝隙大小不一样。要是宝宝能持续从牛奶或其他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就不必担心,初学走路时宝宝的膝内翻(o型腿)其实只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到了宝宝2周岁的时候,膝内翻基本上就消失了——按一般规律,这时的宝宝的腿会变成膝外翻。

但是,如果弯曲很严重,而且影响到了宝宝的正常行走,例如一条腿的弯曲程度比另一条腿更厉害;到了两岁时,弯曲并没有好转甚至更加严重;或者宝宝比同龄宝宝的正常身高低25%,需要带孩子看医生。

宝宝学步期的必备知识

第3步

q3、膝外翻(x型腿)

“一年前,我女儿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她是o型腿;现在,她又突然开始x型腿了。这有什么问题吗?”

宝宝正处于发育的正常阶段,第一年是膝内翻(o型腿),第二年是膝外翻(x型腿)。到了7~10岁这个阶段,宝宝的腿就会长得笔直笔直的了。

在此之前,不用太担心,也没必要做什么。特制的鞋、矫正器和身体练习都没什么用,还可能对宝宝腿部发育有危害。

如果只有一条腿有问题,或双腿弯曲度很大,或宝宝的身高远低于生长曲线图的标准,那要与医生或矫正专家商讨应对方法。

宝宝学步期的必备知识

第4步

q4、外八字

“我儿子从会走路已经几周了,但他走起路来像个弓着腿的小鸭子,还外八字。这正常吗?”

不仅正常,而且对多数初学走路的宝宝来说,这还很必要。外八字可以帮助宝宝改善平衡,保持站立(即使是成年人要保持平衡时,也会调整成外八字姿势)。宝宝会通过改变脚尖朝向,来维持站立或行走时的平衡。

到了他们上学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走路时都会脚尖向前或脚尖基本向前。有一小部分人一生都会脚尖向外走路,这没什么大问题。

宝宝学步期的必备知识

第5步

q5、扁平足

“我和妻子的足弓都很正常,但是我14个月大的儿子似乎是扁平足。我们很担心,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不要担心。你的宝宝基本上会遗传你的脚形,不过要过几年才能显现出来。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宝宝扁平足很正常。

宝宝扁平足,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骨头和关节,包括脚面的骨头和关节,在幼儿期早期都很柔软。第二,支持踝关节的肌群还没有完全发育,只有走很多路,才能使肌群绷紧起来,而宝宝走的路还不够多。宝宝全部的重量都施加在柔软的关节和松弛的肌肉上,向外压迫着它们,这样足弓就没有了。第三,婴儿的足弓处有脂肪垫,把宝宝的足弓曲线全包起来了。第四,多数宝宝刚开始走路的时候,脚趾会向外以增加平衡,这样额外的重量压在足弓上,甚至会让稍微有点升高的脚弓变平,这样就出现了扁平足。

到了宝宝上学时,他就会有一对健康完美的足弓。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宝宝的足弓不那么健康(有10~20%的人一生都是扁平足),也不是严重的问题。其实扁平足也有优点,更不容易出现扭伤和应力性骨折。

但是,如果宝宝的脚看起来很硬,不能弯曲,行动受到限制或总是感到脚步疼痛,走路有困难,那还是需要去咨询专业医生的。

宝宝学步期的必备知识

第6步

对于学步期的孩子来说,光脚学步对孩子的足部发育是最好的,光脚走路更能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脚底神经的发育,锻炼宝宝的踝关节,养成良好的走路姿势。

随着宝宝长大,“走路”动作的不断强化及练习,家长们担心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在鞋店里听到或看到什么“可以支持和训练足弓”的“机能鞋”,大可一笑而过。因为这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不利于宝宝足部发育。让孩子学好走路,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其自然。

以上就是文章“宝宝学步期的必备知识”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220524.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