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

2023年05月05日 09:44:01 38阅读 0评论

周朝建立以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封建”。所谓“封建”,其本意是“封邦建国”。

“封”的意思是累土,在两个部族交界处,垒起土堆作为标识,称为“封”。“邦”的意思是指疆界所至之地,与“国”的意思不同,当时所谓“国”,多指诸侯的都城而言。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

周朝一共封建了七十一国,其中少数是异姓诸侯,多数是周王室的同姓(姬姓)诸侯,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由王室亲戚转化而来的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捍卫周天子(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

“封邦建国”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再分配的方式。

因此在封建七十一个诸侯之中,同姓(姬姓)诸侯占了五十三个之多,便不难理解了。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封建了十八个异姓诸侯,目的是安抚这些有功或有传统势力的异姓贵族,并且利用他们作为同姓诸侯的外围屏障,控制戎狄蛮夷部族,扩大周朝的统治疆域。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2)

既然“封建”是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它必须符合“礼”的规范。

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当然,具体实施时,数字未必如此精确,公、侯、伯、子、男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差异,则是肯定的,正如《孟子》所说:“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周天子封建诸侯有一套隆重的“策命礼”,以显示天子(王)与诸侯邦国侯之地方百里的关系。在太庙进行的策命礼仪,首先由天子向诸侯授予册封文书,然后由主管国土和人民的大臣向诸侯“授土”、“授民”,意味着把一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了诸侯,周天子通过诸侯对那些地区实行间接的统治。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3)

西周封建图,据《中国历史地图大图鉴》

天子(王)与诸侯的关系,同后世的皇帝与封疆大吏的关系,截然不同。周天子的权力不过是对诸侯国进行巡狩、赏罚,诸侯的义务不过是向周天侯国受到外来侵略或发生内证时,周天子要给予保护或调解“封建”是层层进行的,诸侯还会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卿、大夫。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把土地和人民授予卿、大夫,叫做“立家”。

这样就构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封建体制:金字塔顶端是天子(王),第二层是几十个诸侯,第三层是数量较多的卿、大夫,第四层是数量更多的下层贵族—士,最低层是数量庞大的庶民。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4)

就天子和姬姓诸侯这一系统而言,封建和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

(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和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或者说,周天子(周王)把封建制度与家族关系结合起来,把政治领袖与家族首脑合而为政治和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5)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那么对于卿、大夫、士而言,就有“国”和“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对于诸侯而言,只关心自己的“国”,而不关心周天子的“天下”。

这种离心力是封建制度的致命弱点,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兼并,充分证明了这点。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说:“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6)

周封建授土想像图

这在现今人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在当时却习以为常,也许这就是“封建”的特点。西方学者认为,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与欧洲的中世纪十分相同。

或者说周的封建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十分相似。在欧洲中世纪,君主赏赐给臣属的土地叫做采邑,接受采邑的贵族必须对君主尽一定的义务主要是服兵役。

一些贵族也层层分封土地,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居于金字塔的顶层,以下是公爵、侯爵、伯爵,再下面是子爵、男爵,骑士位于低层,以下是底层民众。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7)

欧洲中世纪的这种系统,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时,借用周朝的“封建”一词,译作封建制度、封建主义,应该说是形神兼备的翻译。

如果认真加以比较,与欧洲封建时代相似的,只有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秦始皇废封建置郡县,秦以后的中国很难说是封建时代。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8)

对此,前辈学者早就有所论述,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古代中国的“国体”时,把它划分为三个时代:(一)部落时代,(二)封建时代,(三)郡县时代。

他认为,秦朝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也就是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此后虽然出现了“封建的四次反动”,因为不合时宜,都以失败而告终。这种立论,既是从“封建”的本意出发,也是对国体特征的一种判断。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9)

现代中国史学的奠基人顾颉刚与傅斯年也探讨过这个问题。1926年11月18日,顾颉刚写信向傅斯年请教一个“疑难问题”:“在《论语》上看,孔子只是旧文化的继续者,而非新时代的开创者。

但秦汉以后是一新时代,何以孔子竟成了这个时代的中心人物?用唯物史观来看孔子学说,他的思想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秦汉以下不是封建社会了,何以他的学说竞会支配得这样长久?”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0)

对于顾氏“用唯物史观”得出的结论:“秦汉以下不是封建早期社会”,傅氏是深表赞同的,他在回信中对“封建”的含义作了分析:“封建,这个名词之下,有甚多不同的含义。

西周的封建,是开国殖民,所以封建是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西汉的封建是割裂郡县,所以这时所谓封建但是一个地理上之名词而已……

封建社会之灭,秦只是把六国灭了罢了。封建社会制早已亡,不待秦。封建之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在战国废的,不是在秦废的。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1)

明白了这些背景,再来看黄仁宇的观点,就不会感到突兀了。黄氏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分析“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有古代商周间的一段”时,如此写道:“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封建时代相比拟,其结果总是槛尬。

欧洲之封建时代被所为封建,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时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献,“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封建时代,就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2)

黄氏的《万历十五年》中文本自序,也有类似意见:“今天通用的封建’一词,是日本学者在一百年前从封建时代的。其实,中国的官僚政治,与欧洲的封建时代差别很大。

封建的本质是分土分民,与它相联系的,必然是领主式的土地关系,表现为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度。

西周时代的“邑”、“里”,就是农村公社。邑、里奉祀社神的地方称为讲“社”,于是邑、里也称为“社”。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3)

它们又与井田相关联,《周礼》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关于井田最权威的记载是《孟子》。

孟子生活的时代,井田已经分崩离析,这使他耿耿于怀。当一些国君向他征求治国方略时,他总是说,要施仁政,而“仁政必自经界始”一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复井田制度。

根据孟子的说法,并田制度是这样的:“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4)

也就是说,八家农民必须优先共同耕种中间的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由于每家农民耕种同等数量的份田,所以过着没有什么差别的生活。这当然是后世儒家对于井田制度的理想化描述。

农民替领主代耕“公田”,作为交换的代价,就是可以把自己那块份地的收获归于自己。这种方式当时叫做“藉”或“助”。

《春秋》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左氏、穀梁、公羊三家的注释都说,在此之前没有“税亩”(征收土地税)这种方式,而是“藉而不税”。所谓“藉”,就是“借民力而耕公田”。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5)

由于这种方式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公田上出工不出力,因此公田的产量大大不如私田。周宣王即位后,宣布“不藉千亩”,井田制度终于走到它的尽头。

后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度,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它是与郡县制取代封建制同步的。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时时出现反动。正如吕思勉所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出现了“封建的四次反动”。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6)

第一次是项羽,企图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结果自取灭亡。

第二次是建立汉朝的刘邦,在继承秦朝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同时,以封建制作为补充,封建刘氏宗室为同姓诸侯,以为可以成为帝国的屏障,结果适得其反,引来了七国之乱。平定叛乱之后,汉景帝与汉武帝采取种种措施,限制诸侯王国的权力,使得封建制度名存实亡。

第三次是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确保篡夺而来的司马氏政权,把二十七个司马氏宗室封建为诸侯王。结果导致一场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是西晋王朝的瓦解。

第四次是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把他的二十几个儿子封建为藩王,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准备削藩,却招来燕王朱棣的武装反叛,即所谓“靖难之役”。

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17)

朱棣作为藩王时反对“削藩”,成为皇帝(明成祖)以后,大力“削藩”,所以后来的藩王与先秦的诸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可见封建制度早已不合时宜,与帝国的郡县制度格格不入。

井田制度也有过几次反动。井田废除以后,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由于土地私有伴随的买卖、兼并,带来了贫富两极分化。

首先发难的是儒家公羊学大师董仲舒,他认为“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商鞅废除井田制度造成的;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药方,就是恢复井田制度。

鉴于井田制度难以恢复,他提出一个折中方案—“限田”,目的在于“塞兼并之路”,但是没有能够付诸实施,因为过于理想主义,根本无法操作。

后来的王莽重弹董仲舒的老调,凭借手中的权力,颁布王田令,强行实施土地国有化,恢复井田制度,结果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但是,这并未使后世政治家、思想家引以为戒。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对井田制度也推崇备至,主张模仿王莽,恢复井田。

新儒学大师朱熹也主张恢复井田,说:“而今要行井田,索性火急做。”连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认为:“井田制的道理和平均地权的用意是一样的”

井田剧度在历史上再也没有重新出现,是不争的事实。回顾这样的历史,实在是耐人寻味的。

,

以上就是文章“封建的思想是啥意思|被千万人误解的”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223042.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