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

2023年05月12日 10:04:31 30阅读 0评论

《呼兰河传》诞生在一个并不算安稳的年代,作者萧红在写书的这三年中,甚至也同时经历着人生最痛苦的三年,那是1937年8月,淞沪抗战的枪声打响,萧红为避难从上海来到武昌,并且暂居在一条逼仄狭窄的巷子里。

窗外是假象上海连绵的炮火,国内是已经倾塌的半壁江山,萧红满目惆怅无处抒发,只能寄情纸笔,写下了这本《呼兰河传》。

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1)

这本书创作用时三年。三年,对于作家来说,并不算很长,张爱玲写书曾经有过三十年才完本的记录,萧红的三年也因此好像并不算惹人注目,但是实际上,在《呼兰河传》从诞生到完成的这三年中,萧红经历的痛苦实在是太多太多,爱别离,恨生死,她在这三年怀了孕,但是却也与孩子的父亲分手;为了生下这个孩子她独自前往重庆,命悬一线换来了一个死胎;她又结识了新的爱人,飞往香港生活......短短三年,对于萧红来说,却像是漫长的快要过完一生。

茅盾为萧红的这本《呼兰河传》作序的时候,写了几乎洋洋洒洒的五千字,但是最为人知的,还是那感叹萧红此生坎坷的28个寂寞——寂寞的幼年,寂寞的童年,寂寞的精神、寂寞的心境,寂寞的生活,寂寞的环境,寂寞的呼兰,寂寞的死亡,寂寞的坟墓......一言以蔽之,在萧红的人生中,总是寂寞的。因此她似乎将自己的寂寞和不甘都凝聚在了笔尖,最终才有了这本《呼兰河传》。

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2)

01:回不去的,才叫故乡

不像是当时和现在世面上个流通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一样,《呼兰河传》很难归类。你可以说它是自传,小说,散文,抒情诗,但是很难用其中一个具体的形容去形容这本书。

无论如何,萧红的文字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带着读者很轻松的就进入了书中的呼兰河城,风景、事物、人、事物都让人刻骨铭心,而萧红的野心却也远远不止表述呼兰河的风光,因为在她看来光描绘肖像是不够的,她想探索隐藏的事物。

观摩整本书,自传部分其实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分,因为那是呼兰河最柔软最温暖最动人的地方。在这个部分,读者们可以看到栽种满了植物和树木的后花园,四季在这里交换,她和她的爷爷在花园里劳作。

这些光是听起来就已经觉得无比温暖的言语,不仅仅是她的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后来的不幸与悲欢离合中,她所能回忆起的最亲切、最温暖、最渴望的情感。萧红用生动的儿童语言,描绘出平易近人、生动多彩的画面。读起来,好像四五岁的孩子能听到爷爷慷慨温暖的回答和断断续续的笑声;就像在花园里闻花,看植物挂着各种水果。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依样学样,裁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捣乱比帮忙多。给祖父插了一草帽的玫瑰花,一家人见了笑疯了;浇水往天上泼,大叫下雨了、下雨了;踢飞了祖父刚播下的种子;除掉了韭菜留下了杂草……后园在小萧红眼里,天高地广,“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这是萧红的童年,阳光、鲜花、青草地,这是每个孩子梦开始的地方。

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3)

02:到不了的,就是远方

在漫长的冬天里,当大地因寒冷而开裂时,萧红不得不转向室内探险。她把祖母和母亲家里都细细的打量一番,最终把储藏室里的旧东西都掏了出来,又把手提箱里的东西都掏了出来。

这些陈旧的物件可能是大人眼中的废料,但是却是小小的萧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孩子总有千奇百怪的办法去琢磨思考这些物件,发挥出最大的用处,这便是童年时期的创作力,只是好景不长,很快,这段好时光便开始有些悲欢离合了。

在祖母的葬礼上,家里来了很多很多的宾客,包括四五个年龄更大的孩子。萧红跟着他们出了院子,到了街上。她开始第一次见到家门以外的世界,原来除了祖父的后花园,还有那样四四方方的一番天地。

孩子终于开始恐惧,她便很快的又再一次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古诗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开始担心起来:倘若自己以后回来,祖父已经不认得自己可怎么得了呢?

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4)

03:安静的盛放生命

两条街,一条十字街,这就是呼兰河城的组成,是的,这里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小镇,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对外界的变化无动于衷,过着自己的生活。

金银首饰店、布店、油盐店、茶馆、药店、彩妆店、拔牙的外国医生兼助产士,这些都是这个小镇的必需品。在小城镇,人们没有过多的欲望,每个来来往往的居民都对街边卖的豆腐和花束、雨后屋顶上的蘑菇,以及廉价猪肉感到惊讶和满足。

小城镇的人们关心食物、衣服、温暖、健康、疾病和死亡。没有人来告诉他们落后和落后,他们也不必来。所以他们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他们安静的盛放着自己的生命。

相应的,呼兰河也不仅仅只有这样静谧的美丽,小团圆儿媳的死,王大姐的死,让还未经历世事的孩子也懵懂地感受到了残酷的意义。他们年轻美丽的生命,却因为人们的无知和麻木死在了这个寒冷荒凉的小镇上。但是他们的死亡不能让麻木的人有什么感触,在呼兰河上,生命失去了就失去了,没有多少牵挂。

人死了,便也就死了,左不过是一抔黄土祭拜了天地,人们流过些许眼泪,又会开始新的生活。

而这个孩子用稚嫩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一切,多年以后她会用一种看似冷漠的笔触去书写,平静的字里行间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悲伤和愤怒。她会抱怨传统文化对人性的扼杀,对失去生命的人表示悲叹和同情,对活着的人在悲伤、愤怒和怜悯之下写出自己的绝望。

但是她别无他法,她既不能穿越回遥远的过去,去痛斥他们的冷淡无情。也无法再在现在挽回谁的生命,这是萧红的痛苦之处。

可想而知,在写下《呼兰河传》的这三年里,她经受着那样的折磨和痛苦,那样惨淡和灰暗的人生。心中是如何愁肠百结。

可呼兰河带给她的更多是童年玩耍的回忆,这些总是甜蜜而温馨的。后花园的一小块空间,储藏室里的零零碎碎,都能给小孩子一个大惊喜。在成年人眼里,它不过是一根狗尾巴,一个水罐,一个葡萄藤做成的手镯。然而,对一个孩子来说,它是金色的大米,是一个奇妙的藏身之处,是所有金子中最珍贵的宝藏。玫瑰和树苗自由地生长着,天空中的云朵缓慢而悠然,蝴蝶、鸟儿和昆虫忙碌着,期待着吃樱桃,但树却不愿开花……

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5)

童年的每一个人也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天堂,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伊甸园。只是几年过去了,事情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随着时间慢慢流逝童年早已远去,那个抱着一簇狗尾巴追逐蝴蝶的小女孩只存在在记忆中。

而当萧红试着回望多年前的后院时,她是否也会微微流泪?那些过去太过美好,就像一场梦境,却再也无法再次梦到了。

她说:“不知道这乌鸦从什么地方来,飞到什么地方去……终究过到什么地方去,也许大人知道,孩子们是不知道的,我也不知道。”

她说:“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萧红的文笔是柔软细腻的,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人们的爱和苦恼。这样一个细腻敏感的女人是缺乏足够的爱的。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母不喜欢她,她唯一亲爱的祖父不久就去世了。当大千世界留下她一个人的时候,她还有很长很长人的生要走,而这一生,荆棘满路,无人陪伴,到底要怎么走。

她不知道。

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6)

总结:

满纸的,都是回忆,满眼的,都是凄凉。佛教说,你望着无底深渊,无底深渊也会望着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不可说之处,都有一座悬崖矗立心中,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种思想会让自己掉下去,掉入无边的黑暗,永远无法醒来。

但是这就是生活,我想《呼兰河传》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的用“乡愁”来概括,在这里,人们能看到乡愁,但是更多的却是生活,不算特别美好,不算特别糟糕,但是这就是生活。

,

以上就是文章“茅盾推荐呼兰河传理由|呼兰河传茅盾亲自作序”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229441.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