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

2023年05月14日 19:29:17 51阅读 0评论

古书上记载,从前有一个很穷的农民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农民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

这个人一开始只求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做了宰相,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无底线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

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

今天,人们渐渐地把“人心不足蛇吞相”写成“人心不足蛇吞象”来比喻人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就像蛇贪心很大最终想吞食大象。

其实真正贪心大的是人的心,而非蛇。

《庄子》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鸟在林子里安家,所占用的不过无数颗树的一个树枝。偃鼠在合力喝水,最多不过喝到满腹为止。

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贪婪,因为贪婪是许多祸事的根源。贪吃蜂蜜的苍蝇,会溺死在蜜浆里,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有人说,贪婪是一种精神病态,就像先天残疾一样,它是一种后天的残疾;就像肢体残疾一样,它是一种精神的残疾。渴求那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难道不是病态吗?

贪婪是个无底洞,满足是个无尽藏。人应当戒除贪欲,放弃那些多余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对于你的幸福来说,就是“余食赘行”。不但不是帮你得到幸福的,反而是阻碍你得到幸福的。

人生,应该舍弃贪婪之心,追求平静平和的内心状态。

均线520战法在股市流传已久,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短线炒股技巧,该战法短线成功率极高,特别适合小散,如遇突发利空或系统性风险会失效。

5.20战法是属于两条均线的组合,属于均线交叉战法的一种。在参数设置上,常常选用一条短均线和一条长均线的组合方式。5.20均线就是选取的5日均线与20均线的参数组合。

5均线又叫“攻击线”,5均线参数较小更贴近股价的走势所以在信号上更价快速,加之5日均线是短线强势股的特征之一。例如:

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1)

20均线是中期一个重要的均线,也被称为生命线。因为一个月大约20个交易日,所以20均线的方向常常代表了中期的趋势。所以我们利用一个快线5均线、一个慢线20均线的双均线组合可以简单明了的进行操作。

520均线的用法

说到双均线组合就不得不提均线的经典名词“金叉”,金叉:是短均线上传慢均线产生的交叉,叫做金叉。金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股价的巨幅波动,从而率先引起5均线的快速波动从而交叉20均线。

但是金叉也分三种,我们按照金叉前的“长”均线方向把金叉分为三种。

第一种:长均线向上时短均线金叉长均线

第二种:长均线走平时短均线金叉长均线

第三种:长均线向下时短均线金叉长均线

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2)

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3)

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4)

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5)

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6)

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7)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长均线向上的金叉买入可以立即赚钱;

长均线走平的金叉买入,也可以赚钱;

长均线向下的金叉买入,不是最好的买点或者被套。

如何选择买点?

以均线向上的交叉点次日为参照点,参照点的高低是判断下一个交易日是否买入的标志:

1、如果次日收阴线,或者收盘价低于前日收盘价,观望或放弃;

2、如果次日收盘为阳线,且收盘价高于前日金叉点的收盘价,即为买点;

3、从短线的角度来看,持股周期不超过5个交易为宜,目标涨幅2-5%左右,务必设置止损或止盈点。

520均线战法选股公式:

a1:=ma(close,5);

a2:=ma(close,20);

b1:=ref(a1,1);

b2:=ref(a2,1);

d1:=ref(a1,2);

d2:=ref(a2,2);

e1:=ref(c,1);

c>e1 and c>o and d1

公式设置方法:以同花顺行情软件为例,点击菜单“智能”--选股平台--公式--新建公式--通达信模式--输入公式名称、公司内容--执行选股

若本文对你有帮助,可关注公众号越声攻略(yslc688),更多股票技术分析方法及操作技巧等你来学习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

以上就是文章“公认最强的短线战法|史上最经典的短线520战法”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232834.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