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作家王刚谈经历|处在舆论风口的美食作家王刚

2023年05月15日 22:44:02 19阅读 0评论

网红中也有流派,按地域划分,有南老表和北老铁;按审美级别划分,有清新萌和重土味;按城市结构划分,有都市网红和农村博主。

刺猬公社 | 石灿

3月4日,美食作家王刚发布了一段教大家做“红烧娃娃鱼”的视频,在视频右侧,他标注:“视频中是人工养殖娃娃鱼。”

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有网友质疑:从王刚身上看不到对食物的敬畏,即使人工养殖也不该吃。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视频中出现了划破人工养殖娃娃鱼肚子的画面。

美食作家王刚谈经历(处在舆论风口的美食作家王刚)(1)

3月5日,王刚道歉称,“分享家常娃娃鱼做法存在失误,希望得到大家谅解。”

他在道歉视频中还说,“有热心的朋友指出来,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烹饪或者食用野生娃娃鱼,确实是属于违法行为……我们买的娃娃鱼是在菜市场买的,就是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它在价格上面不是特别贵,大概在50块到130块钱(一斤),娃娃鱼在市场上还没有普遍,所以,我只是想把这个家常的做法……跟大家分享。”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的王副秘书长称,目前市场上的娃娃鱼基本都是人工养殖的,是可以吃的,但抓捕和食用野生娃娃鱼就是违法的。

王刚是谁?

王刚是坐拥187万微博粉丝的美食大v,西瓜视频签约作者,擅长用硬核技法制作美食。他还是实用主义的推崇者,有人说,他捅了小清新派“美食”作家的马蜂窝。

小清新派“美食”作家做菜时强调视觉美感,食材要鲜艳夺目,锅碗瓢盆要洁白无暇,厨师要仙气飘飘,制作手法要温婉柔美,整体上塑造一种与世隔绝的疏离感,达到常人无法触及的审美高度。

王刚在拍摄视频时,与玩技巧、营造氛围、上升美学高度的美食博主不一样,他以厨师的身份教授每一个做菜步骤,视频中的做菜环节都有实用价值。别人是性冷淡风,他是“后厨风”。他的蹩脚的普通话、略带尴尬的喜剧效果、质朴务实的态度反而成就了他。

在从业过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妻子,也掌管着后厨的十多个人。如果不是因为2017年3月8日的一个视频,他将以“厨师长”的头衔在厨房里,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

当天下午,王刚用手机拍了一道名叫“盘龙茄子”的菜,上传10小时后,他拿到了20多万的推荐数,几百个互动。

“我这是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的力量,非常的强大,第一次被这么多人关注,我平时在店里炒菜只有我的顾客,只有我的同事会认可。”王刚说,有的顾客,会开一百多公里的车,专门去吃他做的菜。

他面相白净,30岁,四川人。3岁成了留守儿童,14岁,放弃学业,到餐厅打工,“端盘子、洗碗、洗菜、招呼客人、送外卖,你能想象到的我都干过”。

美食作家王刚谈经历(处在舆论风口的美食作家王刚)(2)

18岁后,“感觉我像个大厨,自我感觉良好”,他从原来的餐厅出去,想在外面闯出一番事业。但处处碰壁,很多餐馆都不承认他的“厨师”身份,总让他打杂。

那不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后来反思,人还得需要真本事。他开始认真学习起来,慢慢磨砺,餐厅开始承认他的厨师身份。在四川安稳后,他做菜一做就是15年,川菜、地方菜、民族特色菜……他都有涉足。

一位在日本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曾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他很喜欢王刚,因为需要经常自己做饭,王刚视频中做菜的“硬”干货会让他觉得特别酷炫,也学到了不少做菜的技巧。

王刚做美食短视频没遇到过多少困难,一切都很顺利,他也越来越享受其中,以往的所有美食视频都会获得点赞,始料未及的是,制作人工养殖娃娃鱼这一期,会出现这么大的舆论波澜。

美食作家王刚谈经历(处在舆论风口的美食作家王刚)(3)

截至3月7日凌晨,近90天来,涉及关键词“美食作家王刚”在微博的搜索指数趋势

是什么让部分粉丝产生了不适感?

“王刚那个娃娃鱼视频没敢点开,看标题就崩溃了,即便娃娃鱼是养殖的,也只是猎奇心态市场化后的结果。”网友@纳博小烤麸 甚至将矛头指向了农业文明饿荒后遗症,认为人们缺乏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思考。

有人反对这种指控。微博大v @军武菌 发文称,他就是在单纯做菜,以一个厨师的身份去教你做菜。尽管观众们在这5分钟甚至更短的视频里学到的知识可能只有一句“加入宽油滑锅”,但是观众们依然认可他、认可他的视频。

在王刚的认知里,粉丝就是他的一切。在一次沙龙上,他告诫在场的人:“粉丝是我们作者很重要的一部分财富,一定要树立一定的行业权威性,你的粉丝才会信任你,才会长期跟着你走。”

与王刚有类似崛起路径的底层网红,在获得不同圈层用户时,都会遇到瓶颈,其中一个瓶颈来自商业化。另一个瓶颈就是,在原有圈层粉丝不当回事的事情,出了圈却有可能酿成危机。

快手账号“爱笑的雪莉吖”运营负责人杨武元曾对刺猬公社说,“我们遇到过两次瓶颈期,第一次是我们开始商业化的时候,很多粉丝不太理解,他们会认为我们不再好好做内容,光想赚钱了;第二次就是现在,我们想打造一个更大一点的品牌,而不局限于现有的拍摄场地和商业构思。”

火了之后,王刚也会接一些广告,并被粉丝担忧和质疑,他们担心王刚并不熟悉商业规则,被规则带偏了。但王刚遭遇的“瓶颈期”早已经不再是商业化的问题了,而是同一行为在不同圈层中遇到的应激性反抗。

做红烧人工养殖娃娃鱼本身是在法律框架下行事,在不少饭店餐厅专门还以这道菜为特色。但在某一个小范围内进行的美食制作方式,冲破既定圈层,被互联网放大,让更多人看到了,原本正常的美食制作方式被放到新的话语体系中进行再评判,红烧人工养殖娃娃鱼一旦不符合新的标准,便会出现反对意见。

还有一种隐性心理是,越接近与人类的生物被处理,人们越不忍心看到它死。有资料显示,娃娃鱼有手有脚,叫声类似小孩的哭声,王刚把处理人工养殖娃娃鱼的过程展现出来了,让很多人觉得“残忍”。

“我觉得王刚的问题不在于对食物的尊重不尊重,也不是娃娃鱼是野生还是养殖。而是现场屠宰这种让人看了心里不适应的东西,应不应该直接呈现在视频里。”微博大v @衣锦夜行的燕公子 从结果论出发,“如果端上来是处理好的鱼块直接下锅,可能观众反应就不会那么大了。”

但人工养殖娃娃鱼比较难处理,在王刚的视频中,一旦忽略掉了处理人工养殖娃娃鱼的过程,便会失去他一贯的硬核技法特色。面对一些超越技法的道德讨论,王刚的粉丝更愿意接受王刚对人工养殖娃娃鱼的处理方法。

与王刚同在2018年崛起的另两位农村网红“华农兄弟”,一直没有把宰杀竹鼠的画面放到视频里,“这个保密,这个太残忍了,不告诉你们。”

华农兄弟要保持和塑造一个搞笑、神秘、诙谐、反差萌的形象,一旦处理活物过程的残忍画面出现在视频里,会与之前的人设背离。视频中的竹鼠生存状态是真相,但不是全部真相。

农村网红也是“明星”

农村网红出圈已经是常态了。

河北中年人耿帅的另一个名字叫“手工耿”,他发明了“脑瓜崩”、“加特林机枪”、“雷神锤包”、“菜刀手机壳”等创意“无用良品”,被网友们称为“发明界的泥石流”。

两年前,他将这些看起来没有实用价值的发明拍成视频,陆续传到网上,再配上一段一本正经的解说词,被网友笑称“除了正事,其他什么都做”。

后来,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cnn、《华盛顿邮报》等外媒也报道了他。他正在接受新的规则训练:上电视台参加节目,接受人们的购物订单,接受央视导演的拍摄需求。

当媒体和粉丝称他的作品是“无用废品”时,“但我觉得‘有用’的意思有两种——实用和好玩儿……我喜欢做这些,所以它就有用。”

美食作家王刚谈经历(处在舆论风口的美食作家王刚)(4)

他的这个价值观一直都在坚持,并符合大众的价值观期待,在走红的道路越走越远。

成名之后,也有粉丝告诉他,一定要继续生产“废品”,如果做了有用的东西,他们便会取关。这时候的耿帅已经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了,还要维系某些人的价值寄托,他更像是一群民众眼中的平凡明星。

《每日人物》作者安小庆曾用法国社会学家埃德加·莫兰的话来描述明星,“明星是一种既有神性又有人性的生物,在某些方面,他们类似于神话里的英雄或者奥林匹斯山的神……明星是一种混合人格,我们无法从他身上分辨出哪一个真实的人,哪一个是明星制塑造出的人,哪一个又是观众想象出来的人。”

一次,刺猬公社在贵州一个县城与当地一名搞笑网红一同出入公共场所,县城一居民认出了那位网红,一个劲儿地喊,“你就是我手机里那个网红,明星,明星!”那位网红特别不好意思,但又无法直接拒绝。

那位网红向刺猬公社分析,他们从来都没有机会接触电影明星,好不容易见到了一个在快手活跃的“明星”,他能理解粉丝那种心情,“就像是实现了梦一样”。在成名之前,那位网红崇拜明星,追过星。

“明星并不是某个真实的男人或女人,ta是一组符号形象或者文本,是一种由电影和大众传媒等媒体一起参与塑造的‘被建构的个体’,充满了历史的、美学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的意涵。”《每日人物》写道,“社会建构论”的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学者理查德·戴尔则建议从社会学和批判理论的角度去研究明星。

网红中也有流派,按地域划分,有南老表和北老铁;按审美级别划分,有清新萌和重土味;按城市结构划分,有都市网红和农村博主。王刚、华农兄弟、耿帅都属于农村博主派别,务实、耿直、实干、质朴……都是浮躁城市文化中所渴求的补充性元素。

他们已经是出圈的知名网红了,一方面要保持既定的原生态特质,又要适应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一些农村网红身上秉持的特质并不符合大众审美和大众期待,他们只需要满足“老乡”的诉求就可以了。

平台规则是整个社会规则的缩影,那些被视为“不健康”的内容会被过滤,留下来的内容或融入既定文化里,或开辟新的流派。在商业资本的取舍中,或做大做强,平稳发展;或销声匿迹,回归平淡。

,

以上就是文章“美食作家王刚谈经历|处在舆论风口的美食作家王刚”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233968.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