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

2022年11月27日 23:12:23 68阅读 0评论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2年11月28日

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那么你对微课程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微课程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微课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

微课程的文化 微课堂一直专注于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质课外辅导课程服务,秉持 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 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在微课堂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微课堂学生各科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微课堂尤其专注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微课堂作为知名课外辅导教育品牌,一直坚持 进步才是真理 的经营理念,微课堂视教育质量为生命,汇集了一批全国优秀一线教师,以优良师资作为质量的保证;此外,微课堂崇尚科学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课堂有志于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锋队,以睿智创新的精神探索课内课外教育的新模式,为实现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添砖加瓦。

微课程的特点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程的内容 《高等教育纪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在国外,早已有了 微课程 (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 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 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 一分钟教授 (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 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知识脉冲 (knowledge burst)。

将microlecture译成 微课程 似乎欠妥:(1) microlecture的原意不是课程,而是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如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像演示,因此可考虑译成 微课 。(2)microcourse中文译名应该是 微科目 ,但把它译成 微课程 也未尝不可。

微学习

微学习(microlearning)区别于微课程,微学习处理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以及短期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说微学习指的是微观背景下的学习,比如教育和培训。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微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指的是微观方面的各种学习模式,概念以及过程。

微内容

微内容(microcontent)主要和学习内容方面相关。微内容一词1998年最初被尼尔森等人使用时,指向的是一种用以描述宏内容的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的东西,比如email的主题句、网页的标题介绍、元数据描述词等这一类的文本。随着web2、0的先驱者们对网络内容构成趋向的深入理解,微内容一词被赋予了新的认识和语义特征。微内(脱机使用打印机是什么意思:当电脑上显示出“脱机使用打印机”时,就表示电脑和打印机的连接已经断开,需要重新连接才能使用。)容可能来自一封邮件、一则网络新闻、一个即时短信、一篇刚更新的博文、一句twitter里的碎语、一段土豆网上对一本新书的评论、一个wikipedia中新增的词条、7flickr上的图片、一段youtube上的视频、甚至只是一个facebook中好友留下的电话号码 看过 微课程的特点 的人还看了:

1.微课心得体会550字3篇

2.微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篇

3.关于微课培训心得体会

4.微课程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论文

5.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6.电大计算机毕业论文

以上就是文章“微课程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95769.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