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

2023年05月15日 22:48:20 51阅读 0评论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05月16日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1)

【序言】民乐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5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民乐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镇,对沟通中西商贸、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西汉起,历代都在此筑城立镇、设郡置县。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西征、法显西行取经、周穆王巡游、隋炀帝西巡召开万国博览会、王进宝驻守永固城、王震将军解放民乐等历史事件,更赋予这片土地神奇的魅力。

民乐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全县境内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12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圆通寺塔、东灰山遗址、八卦营城址及八卦营墓群和长城烽燧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西灰山遗址、砖包墩墓群、王什墓群、韩庄墓群、永固墓群、上花园戏台、四家魁星楼、童子寺石窟。先后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铁器等文物。如八卦营墓群出土的钱币“一刀平五千”,是公元9—23年王莽时代的钱币,属全国少有;汉代铁犁,其形质硕大,造型精美在国内实属罕见,对研究西汉早期丝绸之路农业生产、工具铸造技术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韩庄墓群出土的青铜连枝灯,为汉代铜连枝灯精品;圆通寺塔佛龛中青铜造像,造型完整,形象生动,为明代佛教艺术中的精品;东灰山遗址出土的炭化麦粒,重写了中国农业文明史;东灰山、五坝墓群出土的大量彩陶等器物,造型精美大方,制作精巧细腻。

民乐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2)

1987年4月至5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系对东灰山遗址进行了发掘,从文化内涵来看,东灰山遗址与山丹县四坝滩遗址面貌基本相同。民乐东灰山遗址为新石器时期四坝文化,约相当于中原地区夏代到商代初的400年间。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四坝文化被局限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河西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存的发现,其文化性质始得确认。所以,在考古学上也有人称其为“火烧沟类型文化”。四坝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曾受到河西马厂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影响。四坝文化的陶器质地粗糙,火候偏低,彩陶占有相当比重,充分洋溢着河谷草原地带半农半牧的生活气息,突出表现在彩绘和雕塑相结合的彩陶作品上,如三立犬盖方鼎、鹰形盖、羊头把手方杯,人形罐等,构思新颖独特,有别于其他文化遗存。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4)

四坝文化的石器种类有斧、刀、锤、磨盘、磨棒、臼、穿孔石锄、石球及磨石等,最为习见者为打制的手斧和盘状器。这些石器告诉我们:四坝文化中农业经济是普遍存在的,但比重因所处自然环境之差异而有所不同,如山前区农业经济比重略高,荒漠草原区则偏重畜牧经济,是一种半农半牧的经济生活方式。四坝文化的铜器形态明显带有北方草原民族的风格,其中骨柄铜锥与南西伯利亚米奴辛斯克盆地铜石并用时代的奥库涅夫文化所处相似。有銎铜斧后来见于鄂尔多斯高原和西伯利亚附近,这说明当时整个大北方文化交流十分广泛活跃。总之,四坝文化的内涵,除了打制和磨制的石器与粗糙的陶器外,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能代表其文化发展水平的是其广泛使用了铜制的生产工具,还有兵器、礼仪用具和装饰品。甚至还有金银装饰品在内。这些情况足以证明四坝文化的先民们已经结束了野蛮时代的生活,而跨入了人类文明的门槛。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5)

据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室对其中15件铜器进行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金相组织鉴定,其结果表明:除一件为铜砷锡三元合金制品外,其余均为铜砷二元合金制品,经金相检验的11件铜器中,结果是均为锻造组织,其中6件铜器在热锻之后又经冷锻加工,铜砷二元合金与锻造加工是东灰山四坝文化铜器的鲜明特征,有别与其他文化和地点发现的中国早期铜器。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6)

198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考古系对东灰山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在纵贯遗址的水渠断面的四坝文化层内,考古工作者也采集到炭化麦粒2.5试管。麦粒基本饱满,颗粒有大有小,均呈较短的椭圆形。其胚、腹、背等部位清晰易辨。麦粒的胚部中央凸起,周边凹陷;腹沟狭窄,凹陷较浅;背部圆鼓,两颊丰满。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昭宸研究员鉴定为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rum)。此次在东灰山遗址采集的木炭标本,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碳十四测定,该遗址的年代为:距今3490±100年,树轮校正年代为3770±145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代晚期。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7)

随后,李璠先生等人在1989年第一期《农业考古》杂志发表了《民乐县县东灰山新石器遗址古农业遗存新发现》的文章。公布了他1985年和1986年两次到民乐县县东灰山遗址考察所发现的大量的已经炭化的小麦、大麦、黑麦、高粱、稷、粟、胡桃等农作物标本。同时还公布了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对东灰山遗址测定的年代数据:5000±159年(经树轮校正),由此认为东灰山遗址农业遗存是5000年以前的遗物。1991年8月,在江西南昌召开的首届国际农业考古学术讨论会上,李璠先生又对其在东灰山遗址采集的小麦等有关标本实物,及相关图片与研究过程中的分析资料情况向与会的国内外学者作了详细介绍,引起来自美国、日本、港台地区及国内外许多专家的极大兴趣。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8)

李璠先生等人公布的资料与研究结论,受到了不少研究中国农业起源问题的学者们引用,曾被著名农业考古专家陈文华教授在其所著的《中国农业考古图录》说明中多处提到。山西农业大学杨桂仙、赵晓明二先生在其所著的《黄土高原的农业生态学地位》中,也采信了李璠先生的结论,撰文说:“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等审查了李璠的研究报告后指出:在一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这么多种类不同的植物炭化籽粒,在我国尚属首次。现今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几乎在该遗址中都找到了它们的祖先。这充分证明,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土高原从事农业耕种和选育农作物品种。”北京农业大学的王在德教授在其1995年发表的《在论中国农业起源与传播》一文中,也把东灰山遗址发现的小麦、大麦、高粱作为我国考古方面的最早年代的发现加以引用。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9)

目前研究表明:东灰山遗址是一处距今3900~3400年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其文化内涵属四坝文化。与东灰山遗址遥遥相对西灰山遗址的断层中也发现大量炭化麦粒等农作物标本,也属同一文化类型,这些遗址出土的炭化麦粒等农作物标本的年代应不会超过四千年,后来的几组碳测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结论,这显然与李璠等学者关于该遗址所出土麦粒的碳测年代发生了1300多年的误差。

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10)

因此,许多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其研究结论在学术界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误导。最近看到李水城等先生的文章,他经过对几组东灰山出土文物及种子碳十四测年数据的认真对比研究,提出李璠之前所测约为5000年左右的小麦等有可能是东灰山四坝遗址中从其临近的水系上游被洪水裹挟而来,属早于该遗址而出现的农作物遗存。这样,就表明远在距今5000年左右,在民乐一带就已经有小麦种植的农业文明出现了。当然,那时的原始社会形态是属于新石器何种文化类型,却有待新的考古发现加以证明。从这一点上讲,民乐作为先民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仍然是不会有大的争议的。(编发:武廷河)

,

以上就是文章“民乐队历史|边强民乐史话五千年”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234006.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