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无轨电车百年历史|上海有轨电车的百年往复

2023年05月19日 08:42:28 80阅读 0评论

上海无轨电车百年历史(上海有轨电车的百年往复)(1)

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彩车行驶至外滩(广东路)终点站时所摄

1908年3月5日清晨,上海公共租界南京路上,一阵阵“铛铛”声由远而近渐次传来。人们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庞然大物正顺着之前铺就的轨道缓缓驶来,这时,大家方才恍然大悟,传说了好久的有轨电车,原来长得就是这副模样……就这样,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下,有轨电车正式驶入上海滩,上海公共交通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由英商电车公司(简称英电)经营的上海首条有轨电车线路,自静安寺出发,由西向东沿愚园路、赫德路(今常德路)、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卡德路(今石门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南京路(今南京东路)至外滩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全长约6.04公里,整条路线都在公共租界内。

时隔不久,法商电车电灯自来水公司(简称法电)在法租界内所开设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也投入运营。1908年5月4日的通车典礼上,法国领事馆官员、公董局董事等坐上装扮一新的彩车,为法电站台壮势。这条位于法租界内的电车线路东自十六铺起,沿着如今的淮海路往西至善钟路(今常熟路),后于该年7月又延伸至徐家汇,全长约8.5公里。

公共租界、法租界先后开通有轨电车,引得众多上海市民驻足围观。然而,看归看,真的要坐上这个跑在轨道上的铁箱子,人们却显得格外犹豫,究其原因,坏就坏在“电车”的“电”字上。当时,坊间传言:电车、电车,岂能无电?坐在这铁皮箱子里,万一触电,逃都逃不掉,这种洋玩意儿,还是不要去碰的好。更有竹枝词曰: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如此这般,有轨电车运营初期可谓门可罗雀,跑得越多亏得越多。电车公司为此伤透脑筋。为了打消上海市民的疑虑,英电专门雇来一批无业游民,穿着统一的蓝色短衫短裤,而他们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来来回回地坐电车,一天发给3角的工钱。日复一日,这些人安然无恙,所谓乘坐电车有触电之虞,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同时,为了吸引大家乘坐电车,英电公司还将花露水、牙粉、牙刷、香皂等作为礼品赠送给乘客,在车身上刷上“大众可坐,稳而且快”的大幅标语,并请来西洋乐队随车演奏,以吸引眼球。

经过如此这番营销宣传,乘坐电车的客人与日俱增,英电、法电旗下线路遂不断增加。1913年8月,上海华商电车有限公司(简称华电)旗下首条线路通车。自此,有轨电车在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都有了分布。

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有轨电车网络发展迅猛。1927年年底,全市已开辟有轨电车线路22条,其中英电11条,法电7条,华电4条。营运地区东至外滩、杨树浦,西抵徐家汇、静安寺,南起卢家湾、高昌庙,北及北火车站、虹口公园。日均运客达48.6万人次。四通八达的有轨电车网络,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体验,也推动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彼时的有轨电车,有些类似如今的地铁。1908年,首条有轨电车通车之际,静安寺一带还属于公共租界西部偏僻之地,周围尚有不少农田、村落。至于法电首条线路所途经的今淮海路一带,距离后来之繁华景象也差之甚远。然而,随着电车的通车,这一切很快就在清脆的“铛铛”声中成了历史,电车途经之处迅速成为上海城市繁华之地。实际上,南京路之所以能够成为之后的中国第一商业街,上海首条有轨电车途经于此,客观上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轨电车的盛景一直延续到1949年前后。在此之后,随着无轨电车、公共汽车等更灵活轻便的交通工具的发展,有轨电车线路规模渐渐萎缩。1960年10至11月间,淮海路上的有轨电车轨道被拆除。1963年8月14日,随着最后一辆有轨电车末班车从静安寺开出,南京路上的电车轨道也正式启动拆除行动,拆轨工作历时近2个月。南京路上好八连官兵、各公交站场干部职工纷纷前来参加义务劳动,上海淮剧团、越剧院实验剧团等文艺单位还前来工地慰问演出,中华第一街上一派热闹景象。1975年年底,当时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虹五线(虹口公园至五角场)也被公共汽车所取代,拆除的轨道被全部运至江苏海丰。至此,有轨电车在上海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进入21世纪,这一切又悄然发生了变化。2009年年底,上海首条现代化有轨电车线在浦东张江开张迎客,有轨电车重回上海滩。2018年年底,松江有轨电车2号线也正式通车试运营。在节能、环保、准点等优势的助力下,有轨电车或将再次走入更多上海市民的生活中,如百余年前一样,成为申城百姓的出行助手。

,

以上就是文章“上海无轨电车百年历史|上海有轨电车的百年往复”全部内容,如需学习更多电脑、手机使用经验方法教程、软件使用知识请在本站搜索,科普知识网专注于普及各类生活小常识、冷知识、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经验;如果本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不吝支持本站。

本文链接:http://www.puzhishi.com/jingyan/236905.html

1.免责声明:本文编辑科普网——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网址。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